药理学重点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药理学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学科队伍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科研团队。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名,兼职教师1名。学科带头人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学科目前有副教授2名,讲师5名,助教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学缘结构合理。
二、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教育架构:学科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硕士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药理学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独立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的药理学硕士。
学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名,学科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及中药药理。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中药改善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的研究。
导师简介:李卫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生理与药理。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山西省厅市共建实验室培育单位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持吕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等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指导“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获山西省铜奖1项,作为副主编、编者参加国家级规划等教材编写12部,发表 SCI 、 CSCD 等收录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创新培养模式:“导师制”联合指导制度:药理学教研室推行“传帮带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资深导师,在课件制作、教案书写、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向“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转变。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大教研、教学观摩等,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并积极发言,且需通过试讲考核后方可承担教学任务。
“早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依托校科技中心科研平台,鼓励大二以上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文献查阅、分析论证能力。
科研平台: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有: PowerLab 生理记录仪、微血管张力记录仪( MultiMyograph System -610 M , DMT ,丹麦产)、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全自动蛋白核酸电泳仪、酸电冰仪、细胞培养室相关设备、 Nikon 共聚焦显微镜、 Synergy Mx 多功能酶标仪等。学院科技中心实验室拥有4个独立洁净室、分子生物研究室、组织形态研究室、动物功能研究室等研究平台,有流式细胞仪(日本 SYSMEX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美国 Bio - Rad )、正置、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 Nikon )、高速离心机(德国 Eppendorf )、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美国 PE )等先进研究设备可供学科使用。
三、科学与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药理学课程改革紧扣“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将学术前沿、科研成果和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教研室利用智慧树平台,实施六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改革,将传统“教-学-考”的单向教学流程转变为“研、导、创、赛、促、评”六位一体的教学闭环。完善“3+4+3”教学模式,即3个平台、4个环节、3个结合等。教学过程以讲台、微信、智慧树等3个平台为主要教学阵地;精心打造预习、听课、总结、作业等4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学生学与老师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2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精品在线共享课程,2024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智慧课程。
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学科积极推动“科教融汇”机制建设,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科研成果进课堂:录制科教融汇的微视频,使线上课程资源的构成更加新颖、内容更加充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科研需要。
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参与具体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术交流常态化: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走出去”即深入到国家级、省级一流药理学科单位去取经,参加药理学全国学术交流会;“请进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讲学。
教科研项目与学术成就:药理教研室申报科研课题共30项,其中14项为省级项目;撰写并发表46篇教科研论文,其中发表SCI2篇,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2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申报教改课题共12项,其中4项省级项目;撰写并发表22篇教研论文,其中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参编教材44部,专著4部,其中规划教材14部,主编5部,副主编15部。
四、获奖及成果
《中药复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项目获200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吕梁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论文《牛磺酸、普罗帕酮合用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李锦平教授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李卫萍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获山西省铜奖。
获“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次;省级“育人杯”先进个人4人次、省级“先进女教职工”1人次,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次,7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多人在校级基本功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由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修订的五年制临床本科教案讲稿在2017年获基础医学部三等奖,2023年编写的《药理学》教案在校级教案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未来学科将继续发挥药理学传统学科优势,结合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医药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