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研室
一、历史沿革
药理学教研室是于1985年学院建校开始即成立的基础医学教研室之一,杨仲鹤任教研室负责人;1994年李锦平任教研室主任,2006年李锦平任基础医学部主任,李卫萍任教研室负责人;2009年李卫萍任教研室主任至今,2017年武莉任教研室副主任。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课教师8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占比87.5%,兼职教师1人,占比12.5%。其中副教授2人,占比25%,讲师5人,占比62.5%,助教1人,占比12.5%;硕士生导师1人,占比12.5%;博士1人,硕士6人,本科1人。
三、课程建设
2007年药理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药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药理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药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药理学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药理学学科被评为重点扶持建设学科,2022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精品在线共享课程,2024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智慧课程。现承担全校所有五年制医学专业(临床、影像、口腔、眼视光医学、麻醉、预防等)、四年制医学专业(护理学、助产学、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康复医学、眼视光学、健康管理、医学影像技术等)及四年制药学、三年制临床专升本的药理学、机能实验学、实验动物学、口腔临床药物学、麻醉药理学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
四、教材建设
药理教研室参编教材44部,专著4部,参编70人次,其中规划教材14部,主编5部,副主编15部。主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7人次,主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8人次。
五、科学研究
药理教研室申报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共30项,其中14项省级项目,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撰写并发表46篇科研论文,其中发表SCI2篇,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22篇。
六、教学研究
药理教研室申报省级校级教改课题共12项,其中4项省级项目;撰写并发表22篇教研论文,其中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
七、荣誉奖励
在药理教研室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药理教研室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12年、2014年、2020年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教研室”。
《中药复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项目获200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吕梁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论文《牛磺酸、普罗帕酮合用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李锦平教授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李卫萍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获山西省铜奖。
获“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次;省级“育人杯”先进个人4人次、省级“先进女教职工”1人次,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次,校级“疫情防控”先进个人4人次;7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多人在校级基本功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由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修订的五年制临床本科教案讲稿在2017年获基础医学部三等奖,2023年编写的《药理学》教案在校级教案评比中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