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研室
一、历史沿革
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 1985 年,毕志军任教研室主任,1991~2023 年祁文秀任教研室主任,2024 年高胜利任教研室主任至今。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课教师 11 人,其中专职教师 6 人,占比 54.54%,兼职教师 4 人,占比 36.36%,返聘 1 人。其中教授 2 人,占比 18.18%,副教授 2 人,占比 18.18%,讲师 5 人,占比 45.45%,助教 1 人,占比 9.09%,职称梯队基本合理。硕士生导师 3 人,占比 27.27%;博士学位 1 人,硕士学位 10 人。
三、学科和课程建设
2007 年生理学学科被评为首批校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09 年被评为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16 年被评为重点扶持建设学科,学科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18 年被评为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祁文秀教授。2023 年被评为第四批校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吴惠文教授。2004 年生理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神经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 2 名,培养研究生 20 余名。为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以及山西省生理学会成员单位,其中祁文秀教授为第 23 届中国生理学会理事、第一届山西省生理学会理事和第二届山西省生理学会理事及监事,吴惠文教授为第一届山西省生理学会理事、第二届山西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生理学课程 2009 年被评为学院首批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13 年生理学被评为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19 年批准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培育课程,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20 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22 年生理学课程被批准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负责人为祁文秀教授。2022 年生理学教研室被批准为教育部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祁文秀教授任教育部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理事会副理事长。
现承担学校四门课程教学任务。其中生理学和机能实验学为所有五年制医学专业(临床、影像、口腔、眼视光医学、麻醉、预防等)、四年制医学专业(护理学、助产学、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康复医学、眼视光学、健康管理等)和三年制临床、口腔专升本。从 2024 年起,教研室承担五年制麻醉专业麻醉生理学课程教学。
四、教材建设
生理学教研室参编各类教材 32 部,其中规划教材 13 部,主编 2 部,副主编 3 部,参编 26 部,独编 1 部。其中主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 24 人次、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 4 人次。
五、科学研究
教研室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 33 项,其中省级 7 项,吕梁市级 4 项,校级 17 项,国家级以及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7 项。共发表科研论文 68 篇,其中 SCI 9 篇,CSCD 33 篇,北大核心 6 篇,省级 17 篇。
六、教学研究
承担教学研究课题8项,其中省级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其中CSCD 4篇,北大核心1篇, 省级11篇。
七、荣誉奖励
生理学教研室于 2011 年被山西省教科文卫委工会评为 “山西省第十届育人杯先进集体”;于 2011 年、2013 年、2018 年和 2023 年被学校评为 “先进集体”;2023 年获学校教案评比 “二等奖”。
祁文秀老师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 1995 年 “山西省优秀教师”、2008 年 “山西省教学名师”;2012 年被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评为 “山西省优秀党员”;2019 年被山西省委评为 “山西省省委直属联系的省内专家”;2019 年被山西省政府评为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2019 年被山西医科大学评为 “山医教学能手”;2022 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022 年在第二届 “智慧树杯” 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获二等奖。
刘丽霞、荆治华和王文递在 2023 年中国生理学会全国高等学校人体生理学教师教学大赛(理论教学 / 微课)中获得 “三等奖”,2024 年获得一等奖。27 人次被评为校级 “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或 “先进教育工作者”;15 人次在校级基本功讲课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