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养成及能力提升专题线上培训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其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推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之际,2月17日-19日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养成及能力提升专题线上培训,培训设置了师德师风、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学创新、教学评价、教育技术、教学课件、教学研究和教学心理九个方面的课程,以“筑基提效,解码教学”为主题,坚持能力本位,围绕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能力要素开展,帮助青年教师站稳站好讲台。有近100名教师报名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培训证书。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也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第一课。来自北京大学的孙华教授解读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制度和要求,分享了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和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典型案例,激励青年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争做师德师风标兵。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蓝图,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浙江工业大学的陈庆章教授表示,教学设计就是解决如何讲课的问题。他向老师们分享了部分高校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介绍了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和设计性。他最后根据案例教学法、创异教学法、BOPPPS、PBL四种理念分别做了教学设计的示范。
教学技巧和教学创新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关键。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邢磊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卢晓云分别和老师们分享了基本的教学技巧和教学创新的核心要素。教学技巧和教学创新要以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的性质和“四新”学的的要求为导向,立足最核心的课程内容,关注最关键的学习结果,满足最迫切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效果的高阶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反思提升的重要依据。首都师范大学的邢红军教授介绍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构建,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创设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三维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确定了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最后,邢红军教授为老师们解读了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评分细则,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竞赛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以评促赛,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教育技术和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来自四川大学的张露露分享了智慧教学设计和教学技术的实施。智慧教学依托智能化的教学场景和人性化的教学设计,全程关注教学过程学生的反馈和体验,让学生转“知”成“慧”,主动思考,运用智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华南师范大学的赖国雄以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为背景,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介绍了“短视频+教育”的探索实践。
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源头活水,是科学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谢寿安教授详细介绍了教改项目的建设与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在培训中将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密切结合,体现了“研究+思政”的新理念。随后,谢寿安教授介绍了高等教育教研项目的“6书”填报及管理要点,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教学心理分析是学情分析的重要方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现状和需要掌握的知识都呈现了新特性。中南大学的叶湘红向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介绍了高校教学的时代背景和学习心理理论的新进展,强调大学的学习不仅应该是主动的,还应该是深度的。深度主动学习孕育批判性思维。最后,叶湘红分享了学习动机激发与教学设计思路,深度践行转化型学习。
在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在讲座内容的基础上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活跃的讨论。青年教师们表示要向优秀的教师持续学习和交流,继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