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简介
一、教研室基本情况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于1985年成立,归属基础医学部,李湘梅任教研室主任,在职教师3名,分别是李湘梅、靳小红和王建华。1986年开始接受首批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1987年王建华进入教研室,1999年归属医学检验系,在职教师6名,新增老师冯霞、马鸣旺、李元宏和吴双芝,靳小红已去美国工作。教研室开始承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科)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李元宏老师承担。2000年冯霞上学离职。2001年开始增加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临床生化检验教学任务。2004年程凯进入教研室。2005年王建华离职。随着学校教学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教研室一直承担着所有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2006年贾艳梅、张笑添进入教研室。2014年申瑜进入教研室,同年12月李湘梅教授退休并返聘。2015年马鸣旺任教研室副主任,同年11月贾乔瑾进入教研室。2016年田嵩浩进入教研室。2017年9月贾乔瑾于山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3年7月毕业回教研室。2020年9月张笑添和田嵩浩分别于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3年5月田嵩浩毕业回教研室。目前,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9名,1名兼职教师(李元宏2014年任图书馆馆长,2019年10月调入检验系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在学院、系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扩大,承担的教学工作也不断增加。过去近30年在李湘梅教授的带领下,在每位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基本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2000年至今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先进集体5次。教研室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在随着学院的发展不断提升,由过去的专科、本科学历、学位现在90%的老师具有硕士学位,1/3l老师具有博士学位。王倩倩老师2023年8月将从生化与生检教研室转入化学教研室,马蓓蓓老师2023年6月19日已辞职离校去往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教研室现有教师共9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8人为专职教师,1人为兼职教师。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毕业院校 | 所学专业 | 进校时间 | |||||
马鸣旺 | 男 | 1972 | 讲师 | 硕士 | 硕士 | 大理学院 | 病员生物学 | 1998.7 | |||||
李元宏 | 男 | 1973 | 副教授 | 本科 | 硕士 | 天津医科大学 | 医学检验 | 1999.7 | |||||
吴双芝 | 女 | 1995 | 讲师 | 本科 | 学士 | 长治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1999.7 | |||||
程凯 | 男 | 1977.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 | 山西医科大学 | 生物化学 | 2001.7 | |||||
贾艳梅 | 女 | 1979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士 | 山西农业大学 | 生物学 | 2006.7 | |||||
张笑添 | 女 | 1982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 山西医科大学 | 临床检验 | 2006.7 | |||||
申瑜 | 女 | 1989 | 讲师 | 硕士 | 硕士 | 南开大学 | 生物工程 | 2014.7 | |||||
贾乔瑾 | 女 | 1988 | 助教 | 博士 | 博士 | 山西大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2015.10 | |||||
田嵩浩 | 男 | 1988 | 副教授 | 博士 | 博士 | 山西农业大学 | 生物学 | 2016.12 | |||||
王倩倩 | 女 | 1 |
|
|
|
|
|
|
二、教研室承担课程、工作量
教研室承担了全校所有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眼视光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年均实际授课时数2500学时,标准时数3000多学时。副教授职称承担课时数平均200学士以上。
三、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研室本着导师负责制的原则,每一位新进教研室的青年教师都有特定的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教师传帮带,实行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听课(至少完整1轮)、定时试讲。经过一年的培养,正式走上讲台。在近二十年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其中有2位老师获得一等奖,3位老师获得二等奖,4位老师获得三等奖。现在教研室教师队伍梯队相对合理,高级5名、中级4名,都是教研室中坚力量。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比较有成就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人才流失相对严重,所以生化与生检教研室相对其他教研室发展缓慢,但近几年几位较年轻的老师积极进取,3位考取博士,因而学术水平及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
四、近五年主要成果
近五年教研室老师们教学同时,积极申报课题,勤做实验,发表论文和专利近15项,总结如下:
|
| |||||||||||||
姓名 | 承担责任 | 发表论文、期刊、年份 | 编写教材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自身身份 |
|
| |||||||||
田嵩浩 | 第一作者 | Songhao Tian, Huiting Zhao, Hongru Guo, Wei Feng, Conglin Jiang, Yusuo Jiang*, Propolis ethanolic extract attenuates D-gal-induced C2C12 cell injury by modulating Nrf2/HO-1 and p38/p53 signaling pathway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3, 24(7): 6408. DOI: https://doi.org/10.3390/ijms24076408 2区top 影响因子:6.208 |
|
|
| |||||||||
田嵩浩 | 第一作者 |
|
|
| ||||||||||
田嵩浩 | 第一作者 | 田嵩浩, 赵慧婷, 杨小峰, 蒋丛林, 冯微, 姜玉锁*,二甲双胍缓解小鼠肌肉衰老的代谢组学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2023 |
|
|
| |||||||||
田嵩浩 | 第一作者 | 田嵩浩, 杨小峰, 蜂王浆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 39(02): 26-29. |
|
|
| |||||||||
贾乔瑾 | 第一作者 | microRNA‐34‐5p encoded by Spodoptera frugiperda regulates the replication and infection of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by targeting odv‐e66, ac78 and ie2.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22, 78(12) |
|
|
| |||||||||
| 第一作者 | The microRNA pathway activation in insect cell model upon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infection.BIOCELL, 2023, 47(3) |
|
|
| |||||||||
| 第一作者 | microRNA-34 family: From mechanism to potential applicat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2022, 144 |
|
|
| |||||||||
姓名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起止时间 | 目前可用/总经费(万元) |
| |||||||||
1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 科技发展基金 | 2018年3月-2021年2月 | 0/1 |
| |||||||||
2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 重点学科专项基金 | 2023年2月-2025年2月 | 3月3日 |
| |||||||||
3 | 吕梁市科技局 | 社会发展重点研发项目 | 2022年10月-2024年9月 | 3月3日 |
| |||||||||
| ||||||||||||||
序号 | 第一/通讯作者 | 刊物名称、卷期号、起止页 | 发表年月 | 论文或刊物水平说明 |
| |||||||||
1 | 第一作者 | 天津医药48(08):689-694. | 2020年8月 |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收录 |
| |||||||||
2 | 第一作者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5(10):1021-1025. | 2018年10月 | CSCD、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收录 |
| |||||||||
3 | 第一作者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38(24):3498-3499 | 2017年12月 |
|
| |||||||||
4 | 第一作者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41(11):1117-1123 | 2016年11月 | CSCD、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收录 |
| |||||||||
发明/成果名称 | 专利 | 专利权人 | 是否第一 | 转化形式 | 转化到账/总金额 | |||||||||
授权号 | 发明人 | |||||||||||||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调式分子生物学整合实验台 | ZL 2020 2 1016749.2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 是 | 未转化 |
| |||||||||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 | 证书号 | 本人排名 |
| |||||||||
奖项 | 第十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 二等奖 |
| 第一 |
| |||||||||
奖项 | 第二届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设计大赛 | 三等奖 |
| 第一 |
|
五、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
2023年前半年,在程凯副教授的主持下,于智慧树平台完成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线上精品课程建设, 共600学时。2023年后半年,在张笑添博士的主持下,也在智慧树平台完成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线上精品课程。这两门课程于2024年成为线上共享课程。
张笑添副教授自2010年以来,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完成了硕士研究生期间课题,于2024年7月完成博士研究生课题。这么多年来,她孜孜不倦查阅文献、申请课题、部分节假日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博士毕业后,即将晋升教授。田嵩浩博士自从进入教研室以来,最初三年专研于教学,自2018年以来科研工作并驾齐驱,积极申请校级课题、省级课题及国际级课题。2020年9月攻读博士后,完全投入科研工作中,2023年,9月博士毕业后,在积极申请校级课题、地级课题、省级课题及国家级课题。同年年底晋升副教授。贾乔瑾博士毕业后,也是积极申请各级课题。
六、国内外学术交流
教研室的每位老师既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又是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每次至少有两位老师积极参加两个学会每两年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近些年,有的老师也多次参加其他学术交流和培训。
七、教育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经验
2019年以前主要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每学期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制定每个班级的教学简表、周历,根据各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分配好教学任务。老师们在教研室老师们按照教学大纲共同制定的教案、PPT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在不断修改,进行教学。自2020年初出现新冠疫情后,开始采用线上教学,主要在智慧树平台、钉钉平台、超星平台进行,首先建立课程,加入班级,上传教学资料,设置好成绩分配。采用录课和直播的形式进行教学。操作由开始的不熟悉逐渐熟悉,三年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取其之长,避其之短。
八、教研室特色
1.身份特殊
虽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生物化学>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但归属医学检验系,因而又承担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
2.教学工作量多
由于承担了全校各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该门课程又是大多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时数相对较多,五年制总课时数102学时,四年制总课时数70学时。教研室每年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在整个检验系部处于领先。
3.全校获得博士学位最多
自从教研室成建以来,共有至少8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其中5位离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人才外流较多的教研室。目前,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在整个学校处于领先水平。
4.教师专业多样
教研室共9位老师中,4位大学专业为生物学专业,5位为医学专业,其中2位为医学检验专业,3位为临床医学专业,因而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对同一知识点有不同侧重的理解,同时使大家对同一知识点的认识得到互相补充和完善。
5.宽容祥和的教研室
长期以来,由于老主任李湘梅教授常常以和蔼近人的态度对待进入教研室的新人,教研室老师们形成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氛围,工作中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至今教研室仍保持着这样的氛围。尽管生化与生检教研室在全系甚至全系成绩都还比较平淡,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硕果累累的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