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打破沉默 不再惧“帕”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也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而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其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中国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相关学术团体都在积极响应世界帕金森日,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治疗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促进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帕金森病的现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约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患者数量接近500万,占全球近一半,每100名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1 - 2位帕金森病患者,它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 。
二、多种预兆和表现
预兆包括嗅觉减退,难以察觉常见气味;睡眠障碍,睡眠中动作剧烈;便秘频发,肠道功能紊乱;情绪改变,易抑郁焦虑。
表现分运动和非运动,前者如震颤、僵直、迟缓、平衡障碍,后者涵盖认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三、帕金森病的预防和康复
1.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它们有助于减少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2. 适度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能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有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3. 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尽量减少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4.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5. 关注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
6. 帕金森病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有一些常见的康复方法,比如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我们需要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成因与危害,消除对患者“怪异行为”的误解,也为医学研究搭建平台,推动攻克难题,寻求更好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唤起社会对患者群体的关怀,也唤起大家对自己身体的进一步关怀。
在此呼吁大家,主动学习疾病知识,向身边人和家人科普,让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多一重保障;日常遇到患者,多些耐心与理解;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患者争取更多资源。让我们携手,为帕金森病患者创造更包容、温暖的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