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转暖,同学们体育活动增加,积极进行乐跑与乐动力,然而,班上不少同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为了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提升运动安全意识,增加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知识,4月5日晚7时,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52001-5班以“安全运动 健康生活”为主题举办了运动安全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由班主任门杰主讲,52001-5班全体同学参加。
本次班会主要涉及运动健康评估,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和运动损伤处理三个方面,会议伊始,门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学习运动健康评估的方法,从运动风险,自身健康史,心肺功能评估,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评估和身体评估五个方面逐步评估,着重强调了报备健康史的重要性。自身有相关病史,要尽量减少可能再次诱发病情的剧烈运动,如果进行运动,一定要报备过往病史,以便意外发生时,能做到及时对症紧急救治。接着,强调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前要评估当前运动身体是否能够适应,不可猛然提高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增加应随身体素质的增强而逐步增加,循序渐进。
接着,门老师讲解了运动损伤的类型,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损伤类型中肌肉肌腱损伤是大学生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多数是因为动作技术不当,热身活动不充分,以及心理状态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因而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逐步提高身体素质,使用防护设备来避免运动损伤。门老师强调了热身的重要性,人体的机能不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因而运动前要热身来提高激烈运动的效率,保证激烈运动的安全性。
最后,门老师讲述了应急运动损伤处理。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期处理,亚急性期处理,慢性期处理。损伤急性期处理,首先要立即停止运动,24小时内可以冷敷,使用消肿止疼的药物;如果出现骨折,要注意保护,送医院检查治疗。门老师呼吁大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运动安全,提高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同时掌握简单处理一般运动损伤的能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同学们学习到了运动损伤知识,深刻理解了运动促进健康这一理念。
文字:52002姜雅琦
图片:52001 师子欣